12月26日,东亚前海证券发布一篇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硅片环节价格战开启竞争加剧,多省市峰谷电价差拉大利好储能产业。
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资料图)
板块回顾
上周表现:12月19日-12月23日,申万一级行业全部下跌,其中美容护理、传媒、社会服务跌幅最小,跌幅分别为0.20%、0.61%、0.76%;建筑装饰、电子、电力设备跌幅最大,跌幅分别为5.84%、5.86%、6.03%;电力设备排行最后,跌幅为6.03%。
上周新能源板块上涨的个股是:亚玛顿(002623)(7.38%)、顺风清洁能源(2.70%)、新宙邦(300037)(2.01%)、大金重工(002487)(1.56%)。跌幅前十的个股是:博力威(-14.72%)、南都电源(300068)(-14.20%)、珠海冠宇(-13.22%)、派能科技(-12.38%)、科华数据(002335)(-11.74%)、中利集团(-11.06%)、长高集团(-10.85%)、亿华通(-10.56%)、芳源股份(-10.54%)、富临精工(300432)(-10.50%)。
新能源车核心观点及投资建议
近两个月以来,上海、湖北、河南、江西、山东、河北等多个省市区开启了新一轮峰谷分时电价机制调整,更新了峰谷电价政策,尖峰电价和低谷电价上下浮动比例更高,峰谷电价差进一步拉大,而储能技术可以利用峰谷分时电价机制,在低电价时充电、高电价放电赚取电价差。我们认为,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合理拉大峰谷电价价差,有利于引导用户在电力系统低谷时段多用电,并为新型储能发展创造更大空间,对促进新能源加快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积极的意义,看好储能产业链的未来发展。
在当前汽车电动化的大趋势下,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仍有望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持续看好2022年新能源车板块。据乘联会预计2022年新能源汽车的全球销量有望达到千万辆级别,国内销量则有望达500万辆级别,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有望充分受益于电动车渗透率不断提升的大趋势。锂电池产业链:锂资源板块建议关注自给率高的龙头公司,相关标的包括:赣锋锂业(002460)、天齐锂业(002466)、江特电机(002176)、永兴材料(002756)、中矿资源(002738)。随着上游锂矿等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叠加下游新能源整车的需求向好,2022年动力电池价格或将迎来上涨,电池企业有望迎来盈利修复,相关标的:宁德时代(300750)、亿纬锂能(300014)、国轩高科(002074)、孚能科技,欣旺达(300207)、珠海冠宇、鹏辉能源(300438)。锂电材料产业链建议关注龙头议价能力强、一体化布局及海外拓展新客户的企业:正极材料建议关注磷酸铁锂及高镍三元龙头,相关标的包括:德方纳米(300769)、当升科技(300073)、容百科技;负极材料相关标的:璞泰来(603659)、贝特瑞、杉杉股份(600884);电解液相关标的:
天赐材料(002709)、新宙邦、石大胜华;隔膜相关标的:恩捷股份(002812)、星源材质(300568);锂电辅料相关标的:嘉元科技、诺德股份(600110)。锂电池回收领域在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即将迎来退役潮的背景下,建议关注在动力电池回收及制造、备电和充放电领域具备先发及一体化优势的企业,相关标的包括:格林美(002340)、天奇股份(002009)、宁德时代、华友钴业(603799)、光华科技(002741)。新能源整车板块相关标的包括:传统车企比亚迪(002594)、长城汽车(601633)、广汽集团(601238),新势力车企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
光伏、风电核心观点及投资建议
光伏:12月23日,硅片环节两大龙头隆基绿能(601012)与TCL中环(002129)先后公示了最新一轮报价,相比上一轮降幅均超过20%。12月以来,上游环节博弈程度日趋激烈,硅片环节价格急速下跌,在形成价格踩踏后已开启价格战模式。在当前硅片环节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我们认为隆基和中环两大硅片龙头企业的技术、产能和成本优势将迅速凸显,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此外积极布局一体化产能的硅片企业有望在开启新增长极的同时发挥协同效应助力盈利提升。
声明:本文引用第三方机构发布报告信息源,并不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仅供参考,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