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之义)促进“三农”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近年来,铜仁市思南县紧抓基层党建,不断建强乡村组织堡垒,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增进乡村产业振兴,着力推动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发展优势,推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夯实组织堡垒 建强乡村振兴“主心骨”
“我们村花椒种植规模已超过2000亩,每年吸引周边在家劳动力务工7000人次,贫困户2600人次,年发放务工工资60余万元。”在村支书张云华的带领下,大坝场镇迎丰村的花椒种植产业发展迅猛,村民们的腰包越来越鼓。2016年,事业有成的张云华回乡创业,投资成立种养专业合作社,发展鲜花椒和加工型干花椒,带领村民们产业致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为发展壮大花椒产业,大坝场镇成立农技专家服务队,手把手帮助村民科学掌握种植技术,目前全镇花椒种植面积突破7000亩,小小花椒成为了村民们的致富椒。“县里还成立了花椒产业专班,组织外地客商前来采购,镇党委多次推荐我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通过学习,丰富了农场经营、科技农业等方面的知识,发展花椒产业的底气和信心更足了。”张云华说。
大力实施“头雁领航”工程,打造乡村振兴的“党建引擎”,让乡村振兴成色更足。大坝场镇将返乡创业人才培养为党员、将返乡创业党员培养为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将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为村党组织书记。2021年,张云华作为本土优秀人才,高票被当选为迎丰村党支部书记。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思南县大力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头雁领航”工程,大力选拔思想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公道正派、廉洁自律,热心为群众服务的优秀人员进入村“两委”班子,稳步提高带头人队伍整体质量。
强化教育培训,创新开展“百名支书进机关”精准提能行动,点对点选派120名35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的年轻优秀村(社区)干部,分4批次进入与农村工作密切相关的12家县直单位跟班学习,帮助提升村干部综合履职能力。认真开展529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比武”,实现以考促学、以考促干,一大批懂技术、学习勤、活力强的复合型乡村振兴人才充实到基层组织,为推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创新治理体系 完善乡村振兴“治理网”
“今年我准备扩建住房,需要办理什么审批手续呢?”在思南县瓮溪镇安塘村村委会,村民李清华正向村干部咨询相关事宜,不到几分钟,他的问题得到快速解决。让村民办事不再难,办事速度快,缘于思南县创新实践的“1+1”乡村治理体系改革。
如何才能完善乡村治理机制?近年来,思南县按照“一岗多责、多员合一”工作原则,深入推进“1+1”乡村治理体系改革,通过健全组织体系、责任体系、工作体系和制度体系,实现了村级工作力量、工作效率、工作保障“1+1>2”叠加效应。
“结合个人特长、能力水平等,明确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支委委员+综治委员,支委委员+民生监督员,村委委员+民生委员,村委委员+生态委员,党小组长+网格员等,做到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抓。”瓮溪镇党委书记王可表示,通过“1+1”治理,构建分工明确、协作密切的工作体系,推动“各管一摊”向“同挑一担”转变,实现了村级工作力量、工作效率、工作保障“1+1>2”叠加效应。
建好党群“连心桥”,干部群众一家亲。思南县以孤寡老人、残疾人、低保户等为重点,开展“手拉手、心贴心、送温暖”活动,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困难群众家里和心里,2022年,解决群众生活难事14000余件。组织开展党员联系农户、承诺践诺、设岗定责、志愿服务等活动,激励引导1026个党组织和13000余名党员冲锋在抗旱救灾、疫情防控的最前沿,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持续健全完善村民自治、群团带动、社会参与等村级治理机制,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和移风易俗专项整治活动,设立村庄清洁日等制度,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制度化、长效化。持续巩固村级活动阵地牌子多、制度多、灰尘多“三多”问题治理成果,累计清理机构标识牌、功能标识牌、规章制度牌等共计5000余块,推动村级事务在阳光下运行。
推进产业融合 打通乡村振兴“共富路”
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重点。思南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农村经济发展改革作用,大力扶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着力培育和壮大农业产业化合作社,积极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凝聚起产业兴旺、农民共富的强大动能。
农家无闲日,冬季采摘忙。在思南县张家寨镇檬子树食用菌基地,村民们正忙着将成熟的黑木耳采摘装车,第一时间上市让市民们品尝新鲜的“美味山鲜”。近年来,檬子树村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食用菌产业,多渠道帮助村民增收,目前檬子树村建设有食用菌基地300余亩,年产菌棒近200万棒。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思南县坚持把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围绕“一主两辅”农业产业布局,发挥资源优势,全力抓好果蔬菌、肉牛、“双高”红薯、茶叶等优势产业,推行村党组织领办村集体合作社,2022年新增省级龙头企业5家、省级合作社示范社6家。
与此同时,思南还按照一江联建、多方共赢,着力打造农村产业革命示范带要求,以“联政府、联行业、联产业、联企业、联村寨”为重点,创新基层党建联建共创模式,借助联建单位在资金、人才、政策等方面优势,帮助结对村做好产业发展、经营管理、产销对接,因地制宜打造“一乡一品”“一村一特”,实现组织振兴和产业振兴同频共振,全面推行“红动乌江·三色走廊”基层党建联建。
目前,思南已通过“一对一”“多对一”推动68家省市县部门定点联系28个乡镇(街道),与91个村(社区)党支部党建联建,累计支持集体经济扶持资金100余万元,到村宣讲152次,开展送岗位、送培训、送政策等活动38次。
党建联建引领下,思南已累计发展生态茶18.9万亩、蔬菜30万亩以上、食用菌8000万棒、中药材10.8万亩、油茶10万亩、高效红薯19万亩,全县存栏牛15.06万头……农村集体经济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农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思南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乌江春潮涌,乡村业正兴。未来,思南县还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不断夯实基层组织建设、拓宽产业组织形式、优化资源资产配置,把党的力量始终挺在乡村振兴最前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实现乡村全面振兴。